油气勘探核心技术获突破!中国石油勘探院发布移动式测量成像系统CoreLog10
时间: 2024-12-23 16:49:31 | 作者: 桶清洗系统
提示:点击图片可以放大测井是洞察油气的“眼睛”,是识别评估油气藏的核心利器,承担着透视地下深处的秘密使命。11月2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在京发布了“洞察”测井品牌“移动式井场岩样集成连续测量成像系统CoreLog1.0”。该系统的成功发布实现了从0到1的核心技术突破,标志着原创性井场岩样近原位测量技术与装备取得了重大突破,对提升复杂储层综合评价能力具备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洞察”是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打造的测井专业品牌,此次发布的“移动式井场岩样集成连续测量成像系统CoreLog1.0”是该品牌旗下首款产品,由勘探开发研究院李宁院士团队牵头研发。该系统推动岩石物理实验由室内向井场、由单点向连续、由单属性向多参数协同测量的重大技术变革,对以陆相页岩油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高效勘探和效益开发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据悉,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对象转向超深层、非常规、特高含水等复杂领域,传统测井技术已不足以满足储层孔隙度、流体性质等高精度测量需求。为解决这类瓶颈难题,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于2021年牵头承担了集团公司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移动式井场岩样集成连续测量成像系统研制》,并组建了“跨单位、跨学科、跨专业”联合攻关团队。三年来,科研团队通过不懈探索和持续攻关,解锁了3个技术卡点,攻克了5项核心技术研制成功。
CoreLog1.0是业内首套实现井场近原位状态下“核磁—激光—CT”一体化协同测量的仪器装备,可实现长1000mm、外径115mm全直径岩样岩石物理多参数连续协同扫描,准确获取T1-T2-D多维核磁信号和SI、Ca、Fe等13种元素含量,最短回波间隔0.2ms,主要矿物组分测量误差小于2%,双能CT空间分辨率可达50um。
CoreLog1.0能够在岩心出筒的第一时间,快速精准测量岩心元素、矿物组分、孔隙度、体积密度、流体组分及饱和度等参数,实现了井场近原位岩心参数高精度测量和连续三维数字岩心融合成像,并与大型测井软件CIFLog相互连通,为油气及时有效地发现和高效勘探开发提供强有力支持。
据介绍,目前,“移动式井场岩样集成连续测量成像系统CoreLog1.0”已在非常规油气、万米科探工程等领域成功应用,取得了初步实效。
发布会现场,中国工程院邱爱慈院士、苏义脑院士、李宁院士、孙焕泉院士、谢玉洪院士、程杰成院士、张来斌院士、王仰华院士,中国科学院邹才能院士,中国石油股份公司总地质师兼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总经理江同文,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副总地质师兼勘探院党委书记李国欣,勘探院院长窦立荣和来自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延长石油、高等院校和高新企业等有关领导专家共计120余人出席会议。(记者张佳兴)
两根“玻璃针”机器手,快速翻转细胞,准确无误地找到细胞切入点,精准提取细胞核后,再注入体细胞核……前后不过86秒,一个完整的细胞胚胎就已“孕育”完成,随后开启“克隆之旅”。
12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和AI学院双聘教授沈阳带领师生团队倾力打造的“人机共生:未来艺术的共创”画展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开幕。
我国科学家获取人类首份月球背面古磁场信息,填补月球磁场中晚期演化的数据空白。
近日,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在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上正式对外发布。
在位于地下700米的液体灌装间里,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经理、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宣布“启动灌注”。紧接着,工作人员按下按钮,水经过层层过滤变成超纯水,并以每小时100吨的流量注入探测器水池中。
由中国工程院院刊《工程》(Engineering)评选的2024全球十大工程成就18日在京发布,CAR-T细胞疗法、嫦娥六号、低轨通信卫星星座、柔性显示、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智能工厂、无人驾驶汽车、手术机器人、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超大型风力发电装备入选。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十八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
日前,在天津市蓟州区有人拍摄到天空中一道神秘的绿光,并将其形象地称为“天上一根‘葱’”。一些网友甚至认为发射绿光的设备是“天外来物”。然而,经过核实,这道绿光是由气溶胶激光雷达发出的激光。
12月16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核柴一号”正式发布。记者从中国广核集团获悉,“核柴一号”多项核心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标志着我国首次完全具备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组自主设计及制造的能力。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的研究称,在宇宙约6亿年时形成的小质量星系“萤火虫闪烁”的详细观测,能为早期星系的形成提供新见解。该研究成果基于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的数据,增进了人们对银河系演化的理解。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由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18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这是《自然》杂志首次发布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的全球性大科学计划白皮书。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沈延安课题组在研究雾霾的物质来源和形成机制上取得重要进展,发现燃煤排放产生的颗粒物是华北雾霾的主要物源之一。
按计划,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期间还将实施人员和应用载荷出舱活动,并开展大量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12月16日18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自10月30日顺利进驻空间站组合体以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工作生活48天,先后完成了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轮换、空间站平台维护照料、生活和健康保障、舱外航天服巡检测试、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和迭代,人类社会已进入大算力、大模型、大数据、大应用时代。针对AI在医疗领域应用的风险问题,需要从数据、安全和管理等角度进行应对。
近年来,科学家试图通过抑制促纤维化因子的活性、促进胶原纤维的降解等方式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心肌纤维化情况,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临床干预方式。
从渤海湾到山东半岛,从长三角到北部湾,我国海上风电可开发量巨大。国家气候中心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海上150米高度、离岸200公里以内且水深小于100米的风能技术可开发量约为27.8亿千瓦。